抖音二維碼

實錄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時代應急管理領域改革發(fā)展情況新聞發(fā)布會

中共中央宣傳部于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宋元明,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介紹新時代應急管理領域改革發(fā)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局長、新聞發(fā)言人陳文?。?/p>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發(fā)布會。今天我們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的第26場,介紹新時代應急管理領域改革發(fā)展的情況和取得的成效。出席今天新聞發(fā)布會的是,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先生,副部長宋元明先生,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先生。

下面,先請周學文先生介紹情況。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劉健 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應急管理部,向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應急管理事業(yè)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應急管理發(fā)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特別是2018年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黨中央決定組建應急管理部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我國應急管理體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推動我國應急管理事業(yè)取得歷史性的成就、發(fā)生歷史性的變革。有四個方面的成效尤為突出:

一是基本構建了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堅持和加強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了應急工作的綜合管理、全過程管理和力量資源的優(yōu)化管理,基本形成了統一指揮、專常兼?zhèn)?、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我們發(fā)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yōu)勢和相關部門的專業(yè)優(yōu)勢,加強統分結合、防救協同、上下聯動,建立了風險聯合會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扁平化應急指揮等工作機制,提升了應急管理效能。比如,2018年至2021年,全國自然災害年均死亡失蹤人數較前五年均值下降51.6%,新體制新機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全面提升了綜合應急管理能力。按照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目標要求,全面加強了應急隊伍、指揮平臺、物資保障和信息化支撐等應急能力建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圍繞全災種、大應急加快轉型升級,新組建了水域、山岳、地震等專業(yè)隊伍3500余支,研發(fā)配備了一批先進技術裝備,提升了現代化綜合救援能力。積極推進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基本建成國家應急指揮總部,全面建成部省市縣四級貫通的應急指揮信息網和自上而下的應急指揮平臺體系,現在一有重大災情險情就可以直接進行現場視頻指揮調度。堅持以信息化推動應急管理現代化,搭建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分卮笪kU源、煤礦等全面聯網監(jiān)測,“大數據安全力”加速提升。

三是有效強化了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堅持把功夫下在平時,推動應急管理關口前移,著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防災減災救災方面,統籌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組織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實施地震易發(fā)區(qū)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森林防火道、隔離帶、停機坪、蓄水池等,提升了災害防治能力。針對極端災害天氣增多增強給防范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強化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建立直達基層責任人的預警“叫應”機制,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同時引導社會公眾做好防災避險準備。在安全生產方面,我們堅守安全紅線,建立安全生產常抓嚴管長效機制,出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guī)定,制定實施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健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監(jiān)管機制,強力推進安全生產執(zhí)法改革,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重點行業(yè)領域專項整治,標本兼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四是有力應對了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我們把“時刻準備著”作為應急人的自覺追求,從應急預案、力量預置等方面全方位強化應急準備,危急時刻逆向而行。以前消防隊伍救援要求“一分鐘登車、五分鐘到達”,現在提前研判風險、提前預置力量,不僅做到速度快,而且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好。對情況復雜、危險性大的重特大災害事故,部負責同志都要趕到事發(fā)現場,指導救援處置工作。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累計組織應急會商997次,啟動應急響應330次,先后派出414個應急工作組,有效應對處置了金沙江和雅魯藏布江堰塞湖、2020年全國嚴重汛情、云南漾濞和青?,敹唷耙灰闺p震”、西藏林芝森林火災和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福建泉州酒店坍塌、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湖南長沙居民自建房倒塌等一系列重特大災害事故,最大限度減少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與2012年相比分別下降56.8%和45.9%,事故總量連續(xù)10年實現持續(xù)下降。2013—2021年,全國年均因自然災害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重,較2000—2012年均值分別下降87.2%、87.4%、61.7%。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重發(fā),安全生產處于爬坡過坎期,各類風險隱患交織疊加,應急管理事業(yè)任重道遠。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xù)推進改革發(fā)展,全力防控重大風險,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全環(huán)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陳文?。?/p>

謝謝周學文副部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tài)減災和非常態(tài)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边@為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請問現在落實的情況怎么樣,成效如何?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

謝謝你的提問。2016年7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唐山考察時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要求,為我們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應急管理系統深刻領悟,狠抓落實,總體來看,防災的關口更靠前,減災的基礎更牢固,救災的機制更靈敏,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成效明顯。具體體現三個新:

一是建立了防抗救一體化的新機制,深入推進防災減災救災的體制機制改革,應急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厘清了防和救的職責關系,最大程度的凝聚成合力,建立部門聯合風險會商研判,災情獲取和共享,統一指揮調度、臨災預警提示等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的應急組織模式,領導干部在崗帶班,重要崗位24小時值班值守,全系統始終保持快速反應的應急狀態(tài),全力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推進抗災設防水平的新提升。實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災害風險的隱患和防災設施的底數,加快補齊防災減災工程體系短板,統籌實施地震易發(fā)區(qū)房屋設施的抗震加固,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質災害避險移民搬遷等重點工程,自然災害防御能力明顯提升。舉一個例子,比如2016年和2022年青海門源先后發(fā)生了6.4級和6.9級兩次地震,后面的一次震級更高,6.9級,但是倒塌的房屋數量只有前面這一次的5%,房屋抗震加固實效明顯。

三是推動綜合保障能力新突破。防災減災救災科技、物資、裝備等投入的力度逐步加大,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加強。6個國家區(qū)域應急救援中心開工建設,全國“一盤棋”就近快速調配的布局基本形成;完成了近30億元中央應急物資增儲任務,應對大災峰值需求的物資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無人機應急通信、大型排澇車、水底機器人等一批重型裝備陸續(xù)列裝,現代化技術裝備配備大幅提升。

據我們統計,從2018年到2021年,全國年均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比重較改革前5年均值,分別下降了51.6%、73%和44%,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成效顯現。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近年來,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保持持續(xù)穩(wěn)定的向好態(tài)勢。但是,重特大事故仍有發(fā)生,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造成了沖擊,請問應急管理部在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方面有哪些舉措安排?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劉健 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

正像您剛才說的,重大事故一般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特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重特大事故發(fā)生以后,必然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有所沖擊。因此,遏制重特大事故,是我們應急管理部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始終把遏制重特大事故當做安全生產工作的“牛鼻子”來抓。十年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重特大事故的起數從2012年的59起,就是平均每個月大概是5起,下降到2021年的17起,平均每個月1.4起左右,下降幅度達到了71%。特別是2018年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我們創(chuàng)造了建國以來特別重大事故的最長間隔周期29個月。今年以來,截至目前發(fā)生重特大事故5起,比去年同期又減少了7起,下降了58%。我們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持續(xù)發(fā)力:

簡單說就是“四個一”:一條紅線、一個責任體系、一系列專項整治、一個能力水平。

一是大力宣傳和堅守“一條紅線”。早在2013年,總書記就鮮明指出,發(fā)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而且強調,這個觀念要非常明確、非常強烈、非常堅定。這是我們統籌發(fā)展和安全的重大標準。多年來,我們理直氣壯地堅守這條紅線,同時也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形成了全社會濃厚的安全發(fā)展氛圍。

二是大力推進一個責任體系的建立。這個責任體系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地方黨政領導責任”,主要是落實總書記提出的“黨政同責”的要求。比如國務院連續(xù)六年對省級政府開展安全生產考核,對發(fā)生特別重大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第二個是行業(yè)部門監(jiān)管職責,主要是落實“管行業(yè)必須管安全”的要求。第三個是企業(yè)主體責任。這三個責任構成了一套安全生產的責任體系。

三是大力開展一系列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針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的重大隱患,我們開展專項整治。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集行政、經濟、法律、科技和產業(yè)結構調整各種手段于一體的有效方法。比如我們對危險化學品、礦山、消防、交通運輸、漁業(yè)船舶、工業(yè)園區(qū)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專項整治行動。同時,我們對一些新情況、新業(yè)態(tài)導致的新風險,也及時研判,推動開展了經營性自建房、燃氣、電動自行車、電化學儲能、海上風電這些領域的專項整治行動。

四是大力提升安全生產的法治能力和水平。這十年來,我們兩次修改《安全生產法》,出臺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并且不斷調整修改各行業(yè)的《重大隱患判定標準》,使法律法規(guī)更加嚴格更加精準。我們同時還加快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zhí)法改革,大力提升安全生產執(zhí)法隊伍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我們還整治執(zhí)法檢查“寬松軟”,重拳出擊,開展“打非治違”,同時建立舉報體系,重獎激勵舉報人,嚴肅調查處理事故,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執(zhí)法威懾力。

下一步,我們仍將扭住遏制防范重特大事故這個“牛鼻子”,統籌做好經濟發(fā)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謝謝。

人民網記者:

消防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yè)。請問,十年來消防工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方面都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謝謝。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劉健 攝)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

謝謝你的提問。消防安全工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應急管理的重要方面。這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貫徹安全發(fā)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推進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成效是:

一是消防安全責任體系不斷健全。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時研究解決消防安全重大問題,每年開展政府消防安全工作考核,行業(yè)部門推動標準化管理,社會單位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機制,形成了社會化消防工作的新格局。

二是消防法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部署,中央出臺消防執(zhí)法改革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修改消防法并開展執(zhí)法檢查,先后制修訂71部地方性法規(guī)、152件政府規(guī)章和10件部門規(guī)章、524個國家行業(yè)標準,為消防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三是防范化解火災風險成效顯著。始終緊盯高層建筑、大型商業(yè)綜合體、石化企業(yè)等高風險領域,及時跟進電化學儲能、電動自行車、校外培訓等新興業(yè)態(tài),精準研判、精準執(zhí)法、精準治理,國家層面先后掛牌督辦200余處重大和區(qū)域性火災隱患,各地共督促整改火災隱患8522萬余處。

四是滅火救援實戰(zhàn)能力大幅提升。全國消防救援站從5256個增加到7969個,消防車從4.7萬輛增加到11.1萬輛,市政消火栓從105.8萬個增加到201.8萬個,森林航空消防力量覆蓋到21個省份,特別是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后,依法承擔防滅火和綜合救援的職責,有效應對處置了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

五是社會消防安全基礎有效夯實。所有的市、縣城和全國重點鎮(zhèn)編制實施消防規(guī)劃,基層消防安全納入網格化管理,社會消防服務蓬勃發(fā)展,消防宣傳廣泛深入,公眾消防安全素質明顯增強。注冊消防工程師超過10萬人,消防特有工種技能人員達到140萬人,各地還新成立1.4萬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消防所。

這十年,在我國經濟總量增長一倍多、城市建成區(qū)面積擴大三成的情況下,消防安全形勢保持穩(wěn)中向好,尤其在防控亡人火災方面成效顯著。據統計分析,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火災,由上個十年的年均87.7起減至71.1起,下降了18.9%。亡10人以上的火災,由上個十年的年均4.9起減至3起,下降了38.8%。

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將堅持統籌發(fā)展和安全,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不斷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消防安全保障。謝謝。

新華社記者: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澇和干旱災害,請問防汛抗旱總體情況和下一步形勢如何?機構改革后,防汛抗旱工作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我國入汛時間早,編號洪水多,局地災害重,高溫干旱時間長,洪旱災害主要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降水“南北多中間少”。全國面平均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但是北方的大部和華南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成到1倍,長江流域及新疆、西藏這些地方降水偏少1-5成。

二是江河洪水編號多。全國共有586條河流發(fā)生了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主要江河共發(fā)生了10次編號洪水,大家記得珠江流域形成了2次流域性的較大洪水,北江發(fā)生了特大洪水,遼河的干流出現了1995年以來的最大洪水。

三是局部洪澇災害重。廣東、遼寧等地受災比較重,四川、青海等省發(fā)生了重大山洪災害。今年以來,洪澇災害造成了171人死亡失蹤,倒塌房屋2.7萬間,和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分別下降了60%和71.7%。

四是高溫干旱時間長。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發(fā)生了1961年以來最強的高溫熱浪,四川、重慶、湖北、湖南這些省市旱情迅速發(fā)展,對群眾的生活用水、農業(yè)生產和電力供應造成了影響。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秋季,也就是9月份到11月份,我們國家北方地區(qū)、西南、華中、華南這些地方降水偏多;華西秋雨開始的時間偏早,總體偏強,華西地區(qū)秋雨現在已經開始了;長江流域中下游可能伏秋連旱,防汛抗旱形勢不容樂觀。我們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以赴繼續(xù)做好后汛期的防汛抗旱工作。

機構改革以來,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健全防汛抗旱的工作長效機制,持續(xù)加強防災減災的能力建設。

一是形成統分結合、防救協同的工作格局。國家防總充分發(fā)揮牽頭抓總和統籌協調作用,應急管理部門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有關部門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基本形成了部門聯動、央地協作、軍地協同的工作格局,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的優(yōu)勢進一步顯現。

二是完善黨政共管、逐級包保的責任體系。地方黨委政府發(fā)揮防災救災的主體責任,強化了行政責任人、分區(qū)包保責任人、風險巡查防守責任人三個責任的落實,把責任體系延伸到了最末端,一直延伸到村、社區(qū)。

三是健全以防為主、關口前移的工作機制。加強多部門聯合會商研判風險,建立了直達基層責任人的預警“叫應”機制,也就是說,強降雨過程往往發(fā)生在半夜、凌晨,這時候很多人都已經休息了,如果氣象部門發(fā)預警的話,通過手機短信、微信發(fā),可能收不到或者聽不到,這就要求氣象部門發(fā)布高等級預警,要第一時間叫醒各級責任人,特別是基層的各級責任人,所以我們要求建立“叫應”機制,既要“叫”還要“答應”,將氣象預警作為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在風險區(qū)預置搶險救援力量,將防范應對關口前移。

四是強化專業(yè)為主、社會參與的力量體系。初步構建起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軍、有關部門和央企專業(yè)救援隊伍為協同、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為突擊、社會力量為輔助的搶險救援力量體系,配備了先進適用的搶險救援裝備,在災害應對中實現了調動迅捷有序、應對科學高效。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各地區(qū)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近年來我們成功應對了一系列重大災害。機構改革以來的4年,洪澇災害年均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前5年均值相比分別下降了30%、55%。謝謝。

央廣網記者:

今年7月以來,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持續(xù)高溫少雨,旱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請問當前旱情形勢和未來趨勢如何?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采取了哪些抗旱舉措?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

謝謝你的提問。7月份以來,大家感受都很深,我國南方地區(qū)遭遇罕見持續(xù)高溫少雨天氣,特別是長江流域旱情迅速發(fā)展。這次旱情我們分析有四個特點:

一是高溫日數歷史同期最多。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平均高溫日數32.5天,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qū)和四川東部、重慶這些地方,高溫的天氣超過35天。

二是降水量歷史同期最少。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6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0.4%,偏少的幅度還是很大的,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

三是江河來水量異常偏枯。7月份以來,長江干支流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上中游來水量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少;當前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左右,創(chuàng)有實測記錄以來的同期最低。

四是高溫干旱災害重。7月以來,干旱災害共造成3785萬人受災,428萬人因旱需要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404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15億元,這和近5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

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到31號,我國南方地區(qū)的高溫將結束。這幾天,華西地區(qū)的四川、陜西、甘肅、重慶以及湖北這些地區(qū)降雨增多,我們在嚴防旱澇急轉,怕長期干旱再遇突發(fā)強降雨,造成洪澇災害。

據預測,后期長江中下游秋季的降水還是偏少,可能夏秋連旱,抗旱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抓好抗旱減災工作。

一是強化工作統籌和安排部署。我們每天組織氣象、水利、農業(yè)農村等部門滾動會商研判旱情發(fā)展趨勢,指導受旱地區(qū)加強組織領導,從責任、預案、物資、措施等方面統籌做好抗大旱、抗長旱、抗連旱準備。

二是及時啟動抗旱應急響應。國家防總針對10個省份及時啟動抗旱四級應急響應,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啟動旱災救災四級應急響應,我們派出多個工作組到受旱省份協助指導地方做好抗旱保供水和救災救助工作。

三是多措并舉支持地方抗旱減災。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調派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受旱地區(qū)群眾拉水送水,大家都知道,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7%左右,有一些地方農村的自來水主要是靠一些小水源、小型水庫、山區(qū)的一些河流來供水,但是長期干旱,這些地方的水源就枯竭了,需要給部分群眾送水,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同時,我們會同國家糧儲局緊急調運了中央抗旱物資裝備,全力支持地方抗旱減災。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一些事故的發(fā)生歸根溯源都是企業(yè)責任不落實的問題,請問在督導企業(yè)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方面,應急管理部都采取了哪些實招硬招?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

謝謝您的提問。企業(yè)主體責任是安全生產責任鏈條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無論是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還是部門的監(jiān)管責任,最終都是要通過企業(yè)的主體責任來體現、來落實。如何督促并且指導企業(yè)落實好主體責任,總書記講過:“抓與不抓大不一樣,重視抓、認真抓與不重視抓、不認真抓大不一樣”。應急管理部怎么樣抓?我們總的工作思路就是“抓準問題,有效督導”。

所謂“抓準問題”,主要是瞄準企業(yè)生產要素的短板弱項采取措施,著力提高四個要素的質量。

一是從業(yè)人員的素質。比如我們聯合人社部開展高危行業(yè)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國務院安委會出臺的十五條硬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強勞務派遣和靈活用工人員安全管理”;還比如,開展培訓走過場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公安部開展打擊“假證”行動。

二是企業(yè)的技術裝備水平。定期發(fā)布淘汰落后技術裝備和工藝目錄,同時也鼓勵支持傳統企業(yè)搞信息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比如傳統產業(yè)里面的煤炭行業(yè),現在搞智能化改造就非常有成效。同時還嚴厲查處企業(yè)安全投入不到位的行為。

三是企業(yè)的安全管理,著力提升企業(yè)安全管理水平。要求企業(yè)配備管理團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也指導企業(yè)建立先進的安全管理體系,比如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同時嚴厲查處違法管理行為,比如“分包轉包”“掛靠資質、出借資質”這些違規(guī)的行為。

四是企業(yè)“一把手”的安全素養(yǎng)問題。企業(yè)“一把手”也是從業(yè)人員之一,但是他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們立法明確了企業(yè)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企業(yè)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他必須履行好安全生產法所規(guī)定的七項職責。今年我們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的主題就是“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國務院安委會出臺的十五條硬措施,其中之一是“必須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

所謂的有效督導,就是遵循一個規(guī)律,即安全監(jiān)管的精準度、力度與企業(yè)落實主體責任的好壞程度成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安全監(jiān)管越精準、越有力,企業(yè)主體責任落實得就越好,否則,相反。

為此,我們在安全監(jiān)管中努力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精準監(jiān)管。瞄準重點行業(yè)、重點企業(yè)和企業(yè)里的重大隱患,反對“一刀切”“大呼隆”等粗放式檢查。二是堅持嚴格規(guī)范執(zhí)法。用好明查暗訪、舉報、曝光、執(zhí)法、問責、約談、通報、掛牌督辦、警示教育等手段,堅決反對執(zhí)法“寬松軟”,同時也反對不規(guī)范的“濫執(zhí)法”。三是堅持熱情服務。持續(xù)組織開展專家現場服務,重點地區(qū)幫扶和中央財政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對安全達標的企業(yè)給予正向激勵,使他們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有尊嚴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應急管理部將在督導企業(yè)主體責任落實上持續(xù)發(fā)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高質量的安全服務。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應急管理領域改革以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職能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能否介紹一下職能轉變有哪些特點?謝謝。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

謝謝您的提問。改革轉制以來,我們這支隊伍的職能大幅拓展,從承擔城鄉(xiāng)和森林草原火災撲救,以及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社會救援,拓展為“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應急救援。全隊伍年接處警量從2018年的117.3萬起增加到2021年的196.3萬起,增幅67.3%。主要特點是:

一是始終堅持“兩個至上”。我們時刻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奮戰(zhàn)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落到實處。2018年以來,共從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救援現場救出遇險被困人員80.8萬人、疏散轉移220萬人。

二是始終堅持實戰(zhàn)牽引。根據職能任務需要,優(yōu)化力量和裝備體系,組建高層、化工、地震、山岳、水域和雨雪冰凍等專業(yè)救援隊3500余支,新增各類特種消防車和消防船艇9800余輛(艘),消防員防護裝備296萬件套,搶險救援器材164萬件套,布點建設救災物資儲備處160個。

三是始終堅持練兵備戰(zhàn)。圍繞建設一流戰(zhàn)斗力,堅持24小時駐勤備戰(zhàn),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應的備戰(zhàn)狀態(tài),積極開展全員崗位大練兵,并連續(xù)兩年組織“應急使命”部省聯合抗震救災實戰(zhàn)化演習,著力提升專業(yè)處置水平和應對大震巨災能力。

四是始終堅持科學指揮。推動完善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救援專業(yè)指揮和聯動機制,建成消防救援智能指揮“一張圖”,先后12次組織大規(guī)模、跨區(qū)域的增援行動,多力量、大兵團協同應對2020年的南北方洪澇、2021年的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2022年長沙“4·29”自建房坍塌和近期的重慶森林火災等重特大災害事故,這充分彰顯了我國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新體制新優(yōu)勢。

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應急管理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改革決策非常英明。我們將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詞精神,牢記領袖囑托,堅決做到召之即來、戰(zhàn)之必勝,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始終奮戰(zhàn)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wèi)士。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是,重大突發(fā)事件具有高度復雜性、復合性和跨界性。在各類重大突發(fā)事件的救援現場,我們經??吹蕉喾N救援力量一起救援,請問應急管理部在組建以后,在統籌應急力量建設和指揮調度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

謝謝您的提問。統籌應急力量建設、統籌應急指揮調度是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們對標“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不斷強化力量建設、優(yōu)化指揮調度。

在統籌應急力量建設上,重點是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體系牽引,推動構建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以行業(yè)領域專業(yè)救援隊伍為協同、以軍隊應急力量為突擊、以社會力量為輔助的中國特色應急救援力量體系。二是突出科學布局,重點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全國布局建設6個國家區(qū)域應急救援中心,并統籌加強航空、自然災害等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三是突出基層基礎,推動應急力量向社區(qū)、村居、企業(yè)等延伸,在重點地區(qū)、重要場所建設微型消防站、應急救援點,提升基層自救能力和先期處置水平。

在統籌應急指揮調度上,重點做到“三個強化”:一是強化統一指揮,健全軍地間、部門間、區(qū)域間聯動機制,做到救援行動“一盤棋”。二是強化現場指揮,推進災害事故現場指揮機構建設,完善現場指揮運行模式,積極探索形成多種應急力量參與救援行動現場協調機制,實現救援現場規(guī)范有序。三是強化專業(yè)指揮,充分發(fā)揮專家作用,加強會商研判,科學決策指揮,最大限度搶救人員生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確保救援效率效能最大化。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們注意到,近兩年應急管理部在打擊假冒特種作業(yè)操作證,維護特種作業(yè)人員權益方面的力度越來越大了,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呢?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

謝謝你的提問。特種作業(yè)人員一共有10類,比如電工、電焊工、登高作業(yè)人員等等,這個群體是我們企業(yè)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群體,他們所從事的作業(yè)安全風險比較高,也容易發(fā)生事故。因此,法律明確規(guī)定,特種作業(yè)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考核合格并持證上崗。目前,全國一共有1700多萬名特種作業(yè)人員,每年大約有200萬人要進入特種作業(yè)這個群體。但是近年來我們發(fā)現,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驅動,假冒應急管理部門政府網站,偽造、買賣假冒證書,搞虛假宣傳,誘導從業(yè)人員上當受騙。一些從業(yè)人員被虛假網站或者“包考包過”這種虛假廣告所欺騙,取了“假證”,這嚴重侵害了從業(yè)人員的合法權益,也導致一些不具備基本安全技能的人員從事高風險的作業(yè),給企業(yè)的安全生產埋下了重大隱患。對此,我們主要從加強監(jiān)管和熱情服務這兩個方面發(fā)力,維護大家的權益。

第一個方面就是打擊假證。應急管理部聯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假冒政府網站制售假證的專項行動。這一年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指導企業(yè)自查自改,通過全國統一證書查詢平臺核驗證書3178萬人次,對企業(yè)執(zhí)法檢查30多萬家,查處無證上崗的人員9855人,發(fā)現拿假證的人員1343人。通過查假證我們發(fā)現了一些線索,及時向公安部門移交,移交線索313條。與此同時,各級公安機關雷厲風行,破獲了制售假證案件15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99名,打掉造假團伙44個,關停假冒的網站461個,查獲了假證、印章10萬余件,從假冒網站后臺的數據梳理出假證27萬個,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目前,我們兩個部門已經建立起常態(tài)化的打假工作機制,只要發(fā)現一起就快速果斷地查處一起。

另一個方面就是熱情服務。一是開展特種作業(yè)人員跨省通辦。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跨地區(qū)跨層級的內部數據的互聯互通,從業(yè)人員可以在戶籍所在地、工作所在地就近參加培訓考試,申請取證、換證,我們的特種作業(yè)人員,不管你在哪個地方,不一定非要回到戶籍所在地辦證,在工作的地方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就可以在這兒申請換證、申請考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員少跑路”。二是要推行電子證書。電子證書與實體證書具有同等的效力,特種作業(yè)人員可以通過應急部的網站隨時隨地免費下載電子證書,大家再也不用擔心證書丟失或者被企業(yè)扣押的問題。目前我們已經核發(fā)的新版電子證書1364萬張。三是在應急部網站我們建立了全國統一證書查詢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快速辨別證書是真的還是假的,在平臺上查不到的證書就是假證。同時,我們這個平臺還提供各地的考試機構、培訓機構基本信息,方便從業(yè)人員自主選擇、就近參加培訓考試,避免被虛假宣傳誘導上當受騙。

下一步,我們還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繼續(xù)優(yōu)化服務,為廣大特種作業(yè)人員提供便利。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請問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在應對大災巨災方面做了哪些準備?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國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始終聚焦大災巨災應急準備,具體來講,主要是強化“五個準備”,實現“五個提升”:

一是強化機制準備,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整體應急能力實現提升。充分發(fā)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yōu)勢和相關部門的專業(yè)優(yōu)勢,建立軍地協調、應急交通、航空救援等方面的聯動機制,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力量聯建、行動聯保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各有側重、優(yōu)勢互補、互為支撐的應急聯動格局,有效提升了一體統籌、一體運行、一體聯動的整體合力。

二是強化預案準備,依案響應、依案應對的應急意識實現提升。積極適應新一輪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國家和省級修訂發(fā)布專項、部門應急預案650多個,市和縣級的預案修訂工作也已全面展開。同時,加強預案動態(tài)管理、檢查評估、宣傳解讀等工作,充分發(fā)揮預案平時牽引應急準備、災時指導救援行動的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各級依案應對的應急意識。

三是強化力量準備,常態(tài)預置、梯次搭配的應急救援行動實現提升。我們根據災害風險研判趨勢,每年年初應急管理部與相關部門會商,研究部署應對重特大災害應急力量準備工作,分區(qū)域、分方向統籌落實消防、軍隊、專業(yè)和社會等應急力量,同時明確力量編成、擔負任務、專業(yè)搭配和投送批次,有效提升了快速反應、高效救援的能力。同時,我們加快推動先進救援裝備的研發(fā)和配備,在長江、淮河流域建設列裝大型水上工程搶險救援船舶,尤其是動力舟橋在河南新鄉(xiāng)洪澇災害救援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被網民稱為“救援航母”。

四是強化能力準備,高效協同、精準救援的應急救援戰(zhàn)法實現提升。堅持以應急演練為平臺,從嚴從難、從實戰(zhàn)出發(fā),練指揮、練協同、練戰(zhàn)法、練保障,檢驗預案、錘煉隊伍、提升能力。這兩年,應急管理部分別會同四川省和甘肅省聯合舉辦了兩次抗震救災大型實兵演練,參演隊伍在真實環(huán)境、復雜條件下接受檢驗。各個地方也常態(tài)化開展應急演練,有效提升了多災種應對、多力量聯合、多技術融合的救援能力。

五是強化物資準備,聯儲聯供、聯調聯保的應急保障能力實現提升。我們因地制宜增加應急物資儲備,滿足大災巨災的應對需求;優(yōu)化儲備物資的品種、規(guī)模、分布和標準,依托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優(yōu)化物資調配,對接物流企業(yè)完善應急物流保障體系,有效提升了布局合理、高效調用、快速到位的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謝謝。

陳文?。?/p>

如果大家沒有問題,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發(fā)布人,謝謝各位媒體朋友。再見。